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现公布榆林市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室综合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而成。本年报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报电子版在榆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yl.gov.cn)公开发布。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912—3895356。
一、总体情况
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陕西省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积极推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2020年,我市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5636条,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政府信息24976条,各县市区及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0660条。
1.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全市政务公开发布、解读、回应“三位一体”新格局基本形成。一是推进政策文件公开。2020年,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市政府文件13个、市政府办文件32个,政府会议信息41条,规范性文件6份。向社会公布重要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决策草案,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及时公布意见采纳情况,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开展意见征集5次、反馈结果2次。二是推进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情形,原则上公开答复全文,集中公开建议答复63份、提案答复293份。三是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策文字解读4份、图文解读19份。对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做图文解读,围绕“塞上森林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各发布文字解读1次,对“三农”工作进行文字和图文解读各1次,同时对中省发布的重要政策解读文件进行转载。推出6期专题访谈。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阐述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围绕疫情常态化下业务开展情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铁腕治污等重点工作。四是加强热点回应。针对疫情期间粮食供应是否充足、公众如何科学防疫,聚焦线上办事服务便民措施、两会热点、地摊经济、高考、厉行节约、民生实事进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公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社会热点信息203条,回应社会关切。
2.深入推进决策和执行公开。一是促进重要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化。为进一步增强市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2020年,市政府办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众代表8次39人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近距离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二是促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规范化。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征用、行政许可等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3.围绕重点领域加大公开力度。加强财政预决算、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三大攻坚战领域、重点民生领域、统计、人事等信息的公开。疫情期间重点做好“六稳”“六保”和公共卫生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加大全市防范疫情有关举措信息的发布传播力度,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以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开设“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榆林在行动”专栏,全方位公开中省市疫情防控政策和全市各级政府、部门抗疫重要措施以及各类防疫知识,让群众实时了解最新疫情动态和进展,增强群众抗疫信心。开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政策”专栏,上传国务院、各部委和省政府出台的支持经济政策文件共61个,为我市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做好宣传。通过“‘六稳’‘六保’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发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相关政策文件、工作举措及成效信息,为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020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各类政府信息共5405条。其中发布财政预决算信息243条,发布扶贫资金信息36条,公共卫生信息648条,人事信息146条,“六稳”“六保”信息95条等。
(二)依法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准则,以《陕西省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示范文本》为指导,制定《榆林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工作制度》,不断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完善依申请公开流程,推动全市依申请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严格按照法定时限依法答复,规范答复形式,提升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2020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29件。
(三)切实提高政府信息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与信息发布审核,对拟公开信息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严把政治关、文字关和安全关,确保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发布的政府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可靠。二是做好政府网站内容保障。通过完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引和目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更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清单,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指导各县市区、各部门严格按照目录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保障政府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
(四)持续优化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管理。
我市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拓宽公开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取得实效。
1.政府网站。按照省政府文件关于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精神和全市机构改革实际,关停并转市食药监局网站,按程序完成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5个政府网站退出监管工作,现有51个政府网站纳入全国政府网站监管系统。一是强化全市政府网站管理。委托第三方对全市政府网站进行季度常态化检测,加强内容建设、制度建设和日常检测,确保政府网站合格达标。按季度公开政府网站检测通报存在突出问题的不合格政府网站6个,形成网站检测报告4批次215份。二是扎实开展政府网站专项检测。开展错别字、错链、严重表述错误专项检测3次,形成网站检测报告3批次81份;对41家市级部门网站开展互动回应专项检查1次,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督促其整改。三是认真落实督办上级通报问题整改。督促整改全省第一季度政府网站检查通报部分县市区互动回应问题6起、国务院通报及全省第二季度政府网站检查通报网站安全防护问题3起、省政务公开办通报部分网站存在“严重表述错误”问题2批次8起,并组织全市政府网站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四是提升政府网站整体性能。统计局、审计局等9家政府网站完成改版升级,进一步提升网站的功能实用性、服务能力和互动水平。
2.政务新媒体。全市共有政务新媒体480家,以“榆林发布”政务微博和“榆林政务公开”政务微信为龙头,形成全市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关注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政务新媒体季度检测,对检测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全市政务新媒体工作良性运转。2020年榆林市存在突出问题的政务新媒体76个,形成政务新媒体检测报告4批次1446份。
3.新闻发布会。2020年全市共举办45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政策、政务活动信息。
4.网民留言。进一步加强网民留言办理工作,2020年全市办理网民留言10251条。办结市长信箱留言475条。
(五)不断强化监督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市对信息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室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围绕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点领域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研究解决推动工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2020年,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出台《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关于征求2020年榆林市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修改意见的函》《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市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明确政务公开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工作内容,增强落实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力指导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三是抓好工作培训。市政府组织1次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培训,邀请省级政务公开资深专家授课,重点针对本年度政务公开要点和考核指标、政务新媒体发展方向和最新规定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全市政务公开从业人员加深了对政策准确理解程度,进一步增强公开意识和能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制作数量 |
本年新公开数量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0 |
0 |
2 | |
规范性文件 |
190 |
190 |
539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550 |
-69 |
68572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780 |
+406 |
206409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4675 |
+239 |
7322 | |
行政强制 |
30 |
+8 |
135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65 |
-21 |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万元) |
| |
政府集中采购 |
3934 |
377981.190648 |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18 |
8 |
|
4 |
|
1 |
131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1 |
|
|
|
|
|
1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84 |
1 |
|
4 |
|
1 |
9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9 |
6 |
|
|
|
|
15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2 |
|
|
|
|
|
2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1 |
|
|
|
|
|
1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
|
|
|
|
|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
|
|
|
|
|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
|
|
|
|
|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2 |
|
|
|
|
|
2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
|
|
|
|
|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
|
|
|
|
|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11 |
1 |
|
|
|
|
12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4 |
|
|
|
|
|
4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
|
|
|
|
|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1 |
|
|
|
|
|
1 | |
2.重复申请 |
2 |
|
|
|
|
|
2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
|
|
|
|
|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
|
|
|
|
|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
|
|
|
|
|
| ||
(六)其他处理 |
|
|
|
|
|
|
| ||
(七)总计 |
116 |
8 |
|
4 |
|
1 |
129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3 |
|
|
|
|
|
3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22 |
5 |
0 |
6 |
33 |
10 |
10 |
8 |
7 |
35 |
3 |
1 |
1 |
1 |
6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0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问题。如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够全面、政策解读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一是健全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各部门公开职责,落实常态化保障制度,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内容全面。二是在政策解读上下功夫。拓宽解读内容,丰富解读形式,用形式多样的解读方式不断扩大政策传播面,力求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三是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作用,对新媒体进行功能升级,优化服务。四是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实现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