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榆林市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5-03-25 14:40
分享: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编制。本报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报告的电子版在榆林市政府门户网站(www.yl.gov.cn)公开。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联系。邮编:719000;电话:0912—3893665;电子邮箱:xxgk@yl.gov.cn。

一、概述

2014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为重点,强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统筹推进政务服务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形式进一步创新、领域进一步拓展、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平台和机制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在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上取得了新进展,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中展现了新成效。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14年,我市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0769条,其中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2982条,各县区及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189条,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598条。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信息查阅点、电子显示屏和政务公告栏。

(一)深入推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一是按照公开目录及时公布各类政府信息,内容涵盖机构职能、政府文件、政府会议、规划报告、统计数据、业务工作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类政府信息。二是及时公布政府重点工作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公众监督;集中公开市政府工作部门年度总结和下一年计划要点;轮候公示全市保障性住房计划;按月公开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全面公开了2014年市政府各部门财政预算。

(二)重点推进领域信息公开。

1.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市政府门户网站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第六批清理精简保留行政审批项目决定,发布34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42项下放县区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5项合并为2项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7件保留的市政府带有审批和管理性质的“红头文件”目录和87件清理的市政府带有审批和管理性质的“红头文件”目录,内容涵盖项目类别、承办单位、办理时限、政策依据等内容。各责任部门将本单位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等信息在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开。

2.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以及审计信息公开。在市本级层面,公开了市本级2014年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2013年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执行、市本级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市本级2013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市本级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市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情况、2014年收支预算安排等内容。部门预算公开层面,市政府各部门公开了年度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并对信息作了解释说明。市审计局公开了部分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3.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通报了2008年至2014年5月底前的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以县区为单位,公开市政府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配情况、竣工情况、基本建成情况、在建情况、未开工情况;城市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和农垦棚户区改造任务,改造情况、未改造情况。由于市本级不再安排保障性住房,各县区负责落实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单位情况现场公开制度,对获得住房保障资格、纳入轮候的对象进行公示,同时公布各级住房保障部门举报电话,畅通异议申诉和投诉举报渠道。靖边县公布全县第四、五期共1220套经济适用住房和699套限价商品房,通过有线电视台、靖边报、乡镇村政务公开栏和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了工程的项目名称、建设地址、总套数,并全面公开了分配政策、分配程序、分配房源、分配对象、分配过程、分配结果和退出情况等,并公开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相关政策;子洲县公开全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1097人;榆阳区创新保障性住房举措,设置自购型保障房并将住房保障对象轮候公示。

4.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市环保局每天更新榆林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实时发布污染物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细颗粒物数据。定期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审批结果、验收结果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5.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按批次公布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时公开日常市场价格巡查动态、重大节日市场监管信息以及价费专项检查工作的部署、开展、完成情况。现已公开第一批次共32项行政收费标准和依据,发布榆林市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分析24期。

6.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一是所有政府采购项目的信息都在网上公开发布,充分保证所有愿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潜在供应商都能及时的、机会均等的获取政府采购信息;二是切实保证所有程序、环节公开,使每个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都清楚如何获取采购文件,明白文件编制要求、开标、评标的程序;三是采购需求、评标方法、评分标准等列入采购文件并在网上公开,没有列入采购文件的方法和标准不得作为评标依据;四是所有中标结果都网上公告,接受全社会监督。全年共发布招标信息107条,中标结果70条。

7.城乡低保信息公开。落实城乡低保评议公示各项工作,促进城乡低保信息和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各县区均已开展城乡低保和贫困户的重新核定工作,子洲县公开了各村贫困户拟定名单共27286户84094人。

8.其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按照国办文件部署,积极稳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房屋征收和土地征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

(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市政府信息公开以政府网站为第一平台,采用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使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市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了市政府各相关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服务类事项,涵盖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发布涉及机构职能、行政许可、办事流程、政策法规、规划报告、统计数据、业务工作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类政府信息。市发展研究中心出版《榆林市人民政府公报》6期,向社会公布政府规范性文件、市政府人事任免、部门文件、领导讲话、政务信息和市政府大事记。《榆林日报》不定期开设政务公开专栏,公开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全市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政府部门负责人向人民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计划等政府信息。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与榆林电视台合作,围绕城市创建及管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举行在线访谈36期;组织“邀请公民代表走进市政府”活动8期,180多位公民代表参加,活动已延伸县区,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得到了省政府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市政府办综合信息室开通政务微博“榆林发布”,全年共发布消息500余条,粉丝数合计6000余人。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部门陆续开通政务微博,与“榆林发布”形成了内容丰富、深度互动的市级政务微博群,主动关注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与媒体和网民互动,获得市民好评。市人社局组织“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活动开展暑期见习,共有48名大学生到市政府部门见习。市发改委等部门及时解读新政策,图文并茂解读了《榆林市人民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年)》、《榆林市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4年,全市共接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521件。同时,市政府门户网站接到咨询、投诉和建议116件。对当面申请,现场及时给予了答复;对网上申请,全部进行了回复。所有申请事项和咨询、建议均得到了有效处理。

四、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2014年,全市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五、依申请公开的收费情况

2014年,除档案系统按规定收取复印成本费外,市、县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未实行收费制度。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4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发布时效性不够强、内容不够全面、解读信息欠缺、牵头责任单位落实不够到位问题,与中省要求和群众期待仍有差距。2015年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落实。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常规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夯实基础工作,聚焦重点工作,丰富创新工作。二是规范信息发布。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主动公开法定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主动澄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三是拓展平台建设。打造多元化政府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完善内容保障机制,积极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打造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与传统媒体协作传播政府信息,围绕社会热点优化邀请公民进政府、在线访谈等互动渠道。四是加强监督考核。市政府办公室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工作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依托全市目标责任考核,积极探索日常考核体系,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4年度)

统 计 指 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40769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138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138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222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35100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4300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0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3100

二、回应解读情况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141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6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6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32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73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一)收到申请数

521

1.当面申请数

31

2.传真申请数

3.网络申请数

490

4.信函申请数

(二)申请办结数

521

1.按时办结数

521

2.延期办结数

0

(三)申请答复数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366

2.同意公开答复数

155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0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

涉及个人隐私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0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四、行政复议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五、行政诉讼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六、举报投诉数量

0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万元

0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1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1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68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2.兼职人员数

68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1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1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

13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