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榆政办发〔2017〕25号
时间:2019-02-18 09:34
分享: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榆林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16日    

榆林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市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电力保障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6]1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全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农网改造升级的要求,积极适应农村生产和农村消费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共享均等,电能替代、绿色低碳,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原则,围绕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贫困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工程,优先保障沿黄、沿长城、沿无定河重点区域,加强农业生产供电、农林场供电、电网智能化水平、重点区域配套电力等建设和改造,着力构筑经济、优质、安全、可靠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整体水平达到全省前列,为全市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好电力保障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规划总投资约49.6亿元,占全省规划总投资的17%。实现小城镇和中心村、贫困村、农村机井通电改造全覆盖,农村电网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县城和乡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和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以上,各项电能质量指标总体处于全省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脱贫移民搬迁等工作,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农村电商等新型用电需求,科学确定改造标准,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到2017年底,全市完成139个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二)推进贫困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实现全市1074个贫困村(含2016年退出村)电网改造升级通动力全覆盖,2017年底全部完成动力电增容改造工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扶贫办、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三)加快农村机井“油改电”工作。全面提升机井灌溉效率,2017年底全部完成农村机井通电工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水务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四)在完善农村电网架构、缩短供电服务半径、提高户均配变容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村电网结构,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加速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责任单位: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五)开展沿黄生态经济带、沿长城城镇带、无定河综合整治三大区域农网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方案,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确保高标准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建规局、水务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六)优先完成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农业园区、产业融合示范、供水工程、美丽乡村等重要节点的配套电网改造升级,相关部门排查行业需要改造升级的重要节点并提出清单,电力部门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安排解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建规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七)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多渠道筹措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资金。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的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方式解决项目资本金。(责任单位: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

       (八)统筹使用支持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开发等相关资金,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九)继续执行每千瓦时售电量收取2分钱的还贷资金政策,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贷款的还本付息。有关部门要强化还贷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的征收使用,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十)深化自供区电网体制改革。对小水电自发自供区、独立农(林)场电网,对愿意移交上级电网管理的自供区电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要主动解决移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筹推进自供区电网移交后的改造升级工作;对不愿意移交上级电网管理的自供区电网,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按照国家和省上制定的目标和标准,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工作。(责任单位:相关县区政府,配合单位: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十一)探索推进大型沼气发电上网,优先保证大型沼气发电上网需求的配套改造。市发改委、市农业局提出需要上网的大型沼气发电上网需求清单,综合平衡后由电力部门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各县区政府)

       (十二)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列入市县区重点项目管理。县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工程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阻工行为。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严禁借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名义向群众摊派集资费或者“搭车收费”,严禁向农民收取农村电网改造户表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公安局、物价局,各县区政府)

       (十三)简化审批手续。对纳入国家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的项目以省发改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不再办理核准手续。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文广等部门在收到工程建设申请后,要积极支持、简化程序、优先审批,限时办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建规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林业局、文广局)

       (十四)研究制定全市农网改造升级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及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补偿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在合理情况下可列入工程成本。(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各县区政府)

       (十五)电力部门负责变电站范围内附属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投标等工作,市县发改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并做好配合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市县区发改部门、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十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级农村电网建设“十三五”规划(含小城镇和中心村、贫困村和机井通电等专项规划),神木县要编制全国小康电示范县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十七)市发改委会同电力部门编制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5年规划(含规划修编)和3年滚动投资计划,前3年项目总投资额不少于5年规划总投资额的6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十八)市县电力部门要建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台账(含各专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责任单位: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十九)建立市县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检测考核评价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及国地电公司分别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纳入县区及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考核情况与下年度安排投资挂钩。(责任单位:市政府办、考核办、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二十)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通过农网改造升级,探索电力替代传统薪柴和化石能源,扩大电力在居民炊事、取暖、公共照明、生产用电等领域的应用,启动城乡充电站(桩)建设,推动电动汽车的消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能源局、环保局、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将该项工作与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纳入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确保任务按时优质完成。要建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发改、国土资源、环保、建规、水务、林业、文广、扶贫等部门和电网企业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合力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做好工程前期踏勘、施工协调、建设环境保障等工作。

       (二)严格项目管理。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下达的投资计划,组织电网企业做好工程的实施工作,投资计划和建设内容确需调整的,须由发改部门逐级上报省发改委同意。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规定。要切实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按照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从项目设计到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要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做到专项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三)强化监督检查。市发改委要定期组织开展工程稽察或监督检查,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依据职能做好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市发改委和各县区政府要督促电网企业优化电力普遍服务。电网企业要加大力度,科学安排计划,加强组织实施和系统内绩效考核,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工程任务按时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