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4月28日市委常委会、4月15日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二季度稳增长促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4﹞37号)文件精神,确保上半年目标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现就当前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
一、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稳增长
(一)力促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1.把工业稳增长作为实现我市经济增长目标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榆林市工业稳增长十条意见。(市工信局牵头。只明确一个部门的,其它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2.抓好产能释放。加快矿井整合建设进度,做好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加强与长庆、延长等中省企业对接,做好长庆向榆林炼油厂第二条供油管线推进工作;重点扶持兰炭、金属镁、甲醇、电石等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地方特色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中小企业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它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3.加快创建“榆林煤”、“榆林兰炭”等本土特色初级煤及煤化工商品品牌,争取将“榆林煤”和“榆林兰炭”创建为国内洁净煤的知名品牌。(市工商局、市能源局、市质监局负责)
4.积极开拓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煤炭市场; 促进企业销售和生产衔接,落实产品促销奖励政策。(市能源局、市工信局负责)
5.努力提升我市煤炭外运能力。加强与省上相关部门、中省相关企业的沟通衔接,全力争取太中银铁路和西康二线、黄韩侯铁路开通后的新增运力份额,落实好神朔线新增的160万吨/年原煤运力。支持神华包神铁路扩能项目推进工作,争取神华再新增我市原煤运力400万吨/年。(市能源局牵头)
6.加强与相关路企对接,争取榆林煤炭交易市场尽快注册运营,努力扩展我市煤炭营销网络。(市发改委、市能源局负责)
7.争取在榆林设立煤炭期货交割仓。(市金融办牵头)
8.全力拓展兰炭应用市场,力争今年兰炭能够实质性进入钢铁冶炼等新领域。(神木县政府、榆神工业区管委会负责)
9.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研究预调微调政策储备。(市工信局牵头)
10.对新增规上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确保上半年新增规上企业25户以上。(市工信局牵头)
11.6月底前出台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案,有效降低载能企业用电成本。(市发改委牵头)
12.对新竣工投产的规上工业企业新增产能项目新发生的流动资金贷款额,给予一定贴息支持。研究出台《榆林市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实施方案》,构建中小微企业多元性融资体系。(市金融办、市中小企业局负责)
13.用足用好中省有关小型微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我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减税、减负政策储备研究。(市财政局牵头)
14.建立国企“一对一”帮扶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局等负责)
(二)确保投资稳步回升。
15.切实抓好10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2个省市考核项目和13个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督促项目推进单位排出二季度新开工项目和达产项目计划,确保68个续建项目6月底前全部复工,37个计划新开工项目8月底前开工建设。(市发改委牵头)
16.着力推进百亿元项目建设。实行“一企一策”,专项研究,确保中煤甲醇深加工、榆横煤洁净综合利用、靖边园区一期启动项目、神华甲醇深加工等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一期、延长西湾煤化工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市发改委牵头)
17.夯实重点项目推进举措。督促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项目与本县区、本辖区市级重点项目业主单位签订《重点项目投资管理合同书》;按季召开市级包抓领导工作例会。(市发改委牵头)
18.加快榆神工业区西部机电设备城建设,支持陕汽榆林东方新能源专用车、陕西神木新大通专用车等企业加快发展。(市工信局牵头)
19.实质启动空港生态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北斗智能综合服务平台”陕西示范中心项目,打造榆林智慧城市示范点。(榆林空港生态区管委会牵头)
20.培育和推进煤-电-铝镁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抓好铝镁合金及其制品项目。建成神木2000吨/年镁合金压铸件项目,加快绥德15000吨/年高精度宽幅镁合金板材及制品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府谷蓝天德汽车毂建设、横山镁合金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市发改委牵头)
21.加快重要交通连接线、县城过境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绕城快速干道郭家伙场至榆马段、怀远大道建设,开工建设沙河路与榆横一路A段上跨铁路立交桥、榆溪大道与榆横五路下穿铁路道路、榆林大道与草榆路互通平交、聚渊路与榆横十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建成307国道绥德过境公路、清石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榆靖高速互通立交、榆神高速延伸线,建成机场路与榆乌路连接线项目。(市交通局、榆林高新区管委会、榆林空港生态区管委会等负责)
22.研究分析全市投资下行原因,提出扭转全市投资下行的应对措施。(市发改委牵头)
23.全力争取中省投资。加大争取产业引导结构调整、中小企业、环保产业等中省专项资金的力度;加快各类专项资金下达速度。(市发改委牵头)
24.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和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核准审批。(市发改委牵头)
(三)全力抓好农业生产。
25.抓好春耕备耕、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春播面积稳定在710万亩以上。继续实施8类作物27个部级高产创建任务,重点实施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现代农作物种业、蔬菜基地四大工程。(市农业局牵头)
26.加大冻猪肉收储力度,力争全年收储300吨,保持合理的猪粮比价。(市商务局牵头)
27.加强涉农资金投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力度,保证各项资金及时发放,提高财政支农的使用效率。(市财政局牵头)
(四)千方百计扩大消费。
28.组织各种消费促进活动,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外贸孵化器和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积极引进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扶持喜洋洋、国贸等本土企业。(市商务局牵头)
29.促进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市文广局、市旅游局等负责)
30.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培育网购、休闲、健康、养老、信用等消费业态。(市商务局牵头)
31.专题研究支持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加大“入统企业”培育力度。(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等负责)
32.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榆林市加强房地产开发市场监管意见》,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成立“榆林市房地产矛盾纠纷协调处理小组办公室”;取消商品房价格物价备案制度。(市住建局牵头)
33.研究提出我市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意见。加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策划储备,积极争取省上专项支持。(市发改委牵头)
34.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民营文化企业扶持办法;加强与陕文投、榆文旅等大型文化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统万城文化景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尽快推进榆林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做好榆林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市文广局牵头)
(五)加大招引借力发展。
35.抓好我市在第十八届西洽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市招商局牵头)
36.研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全面落实中省鼓励社会办医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市卫生局牵头)
(六)加快市域一体协调发展。
37.继续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优化路网体系,完善公用设施,稳步推进崇文雅苑等7个平房片区和流水沟村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市住建局牵头)
38.认真贯彻第十二次能化基地座谈会精神,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进展情况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市发改委牵头)
39.完成2013年度振南项目验收工作,加快2014年度振南项目实施方案批复,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市发改委牵头)
(七)不断提升金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
40.组织召开一次全市金融稳增长会议,研究制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撑、维护良好信用体系等工作举措。(市金融办牵头)
41.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双推双增”融资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融资企业后备库,加强同驻榆商业金融机构省级主管部门协调对接,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设立基金等方式,加大对榆企业授信规模和资金供给,缓解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压力。(市金融办牵头)
二、着眼长远,持续加快转型升级
(八)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42.开展“十三五”重大问题研究,年内形成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市发改委牵头)
(九)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43.以省上启动实施“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大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2014年上半年计划策划重大项目及试验推广项目40个,全年达到100个,其中,包括90个重大项目策划(单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5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3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18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个)和10项新技术研究试验推广。(市发改委牵头)
(十)全力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
44.开展榆林能化基地高端化发展路径研究。推动兰炭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开展煤制气项目论证工作。(市发改委牵头)
45.启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陕西省创新型县(区)建设步伐,支持府谷县和横山县率先启动建设陕西省创新型试点县(区)。(市科技局牵头)
46.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步伐,支持府谷新区启动建设省级高新区;支持神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榆林学院牵头组建榆林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市科技局牵头)
47.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工作,启动建设榆林市科技与金融结合信息服务平台,研究提出科技型企业助贷引导基金的组建方案,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全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市科技局牵头)
48.提高市县两级财政R&D经费投入比重,市本级财政R&D经费投入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力争达到2%;引导企业特别是中省大型驻榆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民营企业力争达到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企业池,池内企业达到300家;实施农业“193”和工业“222”科技工程。(市科技局牵头)
49.根据省上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和标准化试点方案,研究提出我市贯彻意见。(市发改委牵头)
50.主动接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辐射带动,提升白云山、红碱淖等景区发展水平;支持榆文旅公司开发榆林古城、统万城、东方红纪念园等重点景区;加快杨家沟、波罗古堡、府州古城、杨家城、黄土风情园、毛泽东诗词园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大神木石峁遗址、靖边丹霞地貌等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开发独具鲜明主题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市旅游局牵头)
51.协调做好我市物流园区资金申报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省上加大对我市重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市发改委牵头)
52.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0强”工程建设。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市农业局牵头)
(十一)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53.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结合全省城镇化规划和“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开展榆林市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市发改委牵头)
54.研究提出我市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指导意见,支持发行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券,搭建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市金融办牵头)
55.根据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组织部分县开展多规融合、土地流转、投融资等方面试点申报工作。(市发改委牵头)
56.推进横山撤县设区和神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申报工作。(市民政局牵头)
57.抓好锦界、东坑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率先在两镇开展强镇扩权试点工作;指导神木高家堡、横山波罗、绥德名州三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高标准建设;继续抓好“双十二”示范工程建设,启动2014年我市“双十二”试点工程150个建设项目建设。(市住建局牵头)
(十二)着力提升民生享有水平。
58.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专项投资,按要求于六月上旬完成申报。(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扶贫办等负责)
59.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相结合,加快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全面完成2011—2012年度移民搬迁任务,资金兑付率达到90%以上,11月底确保2011年搬迁户80%入住、2012年搬迁户50%入住。2013年度移民搬迁项目,今年完成房建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资金兑付率达到70%。2014年度移民搬迁要抓好迁入地选址、建设用地和搬迁户的落实,集中安置点要达到80%以上,11月底前完成房建工程的70%以上,资金兑付率达到50%。抓好2020年之前移民搬迁迁出区域和迁入区域的规划。(市扶贫办牵头)
60.积极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有效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在榆投资大中型企业当地用工比例不低于60%的就业政策,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待业青年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市人社局牵头)
6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新增产能,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市工信局牵头)
62.强化工业领域节能,狠抓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全面开展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审查,严把能源消费源头关。(市发改委牵头)
63.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工程减排,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及改造,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出台《榆林市“治污降尘•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4—2017年)》。(市环保局牵头)
64.结合“三年植绿大行动”,着力提升县城绿化水平。(市林业局牵头)
(十三)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红利。
65.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14〕13号)精神,加快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管好中省下放的审批事项,研究提出市级下放管理的意见。(市编办牵头)
66.做好神木、府谷省直管县改革相关协调配合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市发改委牵头)
67.加快推进镇村综合改革。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底前制定出台具体我市镇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调整2万人以下且面积150km2以下的乡镇和撤并800人以下且不低于现有村数45%的小村和空心村,年底前完成乡镇调整工作。(市民政局牵头)
68.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多种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出台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市国资委牵头)
69.积极稳妥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贯彻实施省上关于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和阶梯气价改革工作部署,按照省上关于阶梯水价改革的工作部署,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市物价局牵头)
70.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市金融办牵头)
71.按照全省安排,在定边县、榆阳区以及佳县三个县区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他各县区三分之一的乡镇全面推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建设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整合放大服务“三农”能力。(市农业局牵头)
72.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府谷、神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上半年培训中小企业管理、技术人员800人次,组织2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组织做好中、省有关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发挥2000万元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效益,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55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户。(市中小企业局等负责)
(十四)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73.筹备好第四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会同市贸促会筹备好第九届煤博会等重大招商节会活动;加强对县区和产业园区招商工作指导,力争年内每个副县级以上园区年度招商引资合同引资额和资金到位额要同比增长20%以上,南部六县各引进1-2个翻身启动项目;精心编制一批利用外资项目,今年力争实现外资到位资金10亿元人民币。(市招商局牵头)
74.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驻华机构、产业基金对接,进一步加大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跟踪对接,力争在产业链招商上取得突破。(市招商局牵头)
(十五)提升支撑发展能力和水平。
75.争取省上继续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予以倾斜支持,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批复进度。(市国土局、市林业局负责)
76.加强协调和对接工作,建成准神铁路,完成神朔铁路万吨扩能改造,加快准朔铁路、榆横铁路二期、府谷煤炭铁路、小纪汗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靖边至神木铁路,做好蒙华铁路环境保障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完成神佳米(神佳段)高速路基工程,完成大柳塔至石马川、店塔至红碱淖、神木至盘塘一级公路路基桥涵工程;建成清涧至辛关、府谷墙头至凤凰塔二级公路。(市交通局、市铁路办负责)
77.王圪堵水库上半年实现供水,加快榆神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榆佳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清涧延安延川支线引水单项工程、绥德枣林坪引水工程;加快推进黄河东线大泉引水前期工作。(市水务局牵头)
78.加大同国家能源局、省发改委对接,力争陕北神府至河北南网第二通道扩建、陕北榆神至浙江电网、陕北横靖至连云港电网输电通道建设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电网实施方案同步实施,破解我市电力外送瓶颈。(市发改委牵头)
三、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目标责任考核。
79.进一步充实内容、完善机制,着力发挥目标责任考核制对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继续对国家级贫困县、生态脆弱地区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具体指标进行考核,着力引导全市上下形成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市考核办牵头)
(十七)细化落实任务分工。
80.各级各部门要把重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牵头部门要协调配合单位提出每项重点工作的分工安排,明确提出责任分工和落实计划。市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勇于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各县(区)对涉及自身的重点工作要主动承接、及早部署,与市级部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市政府督查室)
(十八)加强督促检查
81.要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并上报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市效能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