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索引号] 12610800MB29219970/2024-00017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发文日期 ]
[ 效力状态 ] [ 文 号 ]
[ 名 称 ] 《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起草说明
《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起草说明
来源:榆林市公安局
  
时间:2024-04-25 16:10
分享:

       一、制定的必要性

长城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修筑工程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长城保护、传承弘扬长城文化、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遵循。我市境内保存下来的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分布于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六个县市区,总长1503公里,营堡41座,相关遗存多处。我市长城资源占全省约81%,占全国约7%。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长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站在保护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长城保护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每年召开长城保护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长城保护工作,不断加大长城保护投入。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长城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城保护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在机构改革中,市文旅局增设长城保护利用科,组建了副县级下属事业单位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我市长城资源数量多、线路长、范围广、年代久,空间上跨越6个县市区、68个乡镇(街道),周边环境风貌复杂多样,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威胁。长城保护工作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包括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有待强化、历史遗留问题体量大、宣传展示力度仍需加强、社会参与积极性仍需充分调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等,尤其是沿线矿山开采、农田开垦、工程建设等生产生活对长城本体及周边风貌造成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长城保护条例》,确立了长城保护的法律地位,对促进长城保护工作发挥了极大作用。北京、甘肃、山西、河北、宁夏等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长城保护地方立法。2021年陕西省出台《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我市长城沿线各县市区也制定了《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暂行)》。2023年,市政府召开长城保护专题会,要求出台《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市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借鉴外省及其他地市立法成果和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上位法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为我市加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起草过程

2023年我局向市司法局申报立法工作计划,在近年来调研基础上,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外省市立法成果,组织召开座谈会,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起草了《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初稿)》,并征求了我市各相关部门、长城沿线各县市区以及相关国有企业的意见。2024年4月,根据有关意见对《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共6章41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关于长城的保护责任。《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了各级各部门的长城保护责任,推动形成保护合力:一是完善保护责任体系,明确了长城保护的政府主体责任、文物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等。二是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长城保护工作。三是促进社会各界参与长城保护工作,规定了社会公众的保护义务、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

(二)关于长城的保护机制。《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在上位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细化规定,增强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对上位法规定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进行细化,要求长城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长城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二是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国家有关长城“四有”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规定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保护标识和防护设施、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相关内容。三是明确保护措施,规定了长城巡查看护、修缮维护、应急处置、用地和工程建设管控等相关要求,并与上位法有关规定相衔接,细化规定了在长城上和长城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的各项活动。

(三)关于长城的监督管理。《榆林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注重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长城监督管理工作实践,全方位规定了监管工作制度机制,包括长城保护联动机制、资金使用管理、执法巡查、动态监测制度、投诉举报、档案管理等,覆盖了榆林市长城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的有关制度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必将有力推动榆林市长城保护工作,如联动机制将政府各部门责任形成合力加强整体保护工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将切实提供要素保障;投诉举报制度将从公众层面及时发现榆林市长城隐患并督促整改,促进形成社会各界共管共护的榆林市长城保护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