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四届市政协任期六年来,坚持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推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思想根基
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全局来抓,市政协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
始终坚持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党组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实行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机制。
强化使命担当
服务发展大局
应对疫情大考担当作为。动员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等投身疫情防控。组织委员开展疫情防控等调研视察,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围绕重大战略问题专题协商。立足沿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270多条意见建议。
紧扣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协商。针对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非能化产业发展短板等30多个议题开展调查研究。
针对生态环境污染履职尽责。围绕“塞上森林城”建设和无定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建言献策。围绕营商环境改善等70多项社会治理议题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20多个议题,开展视察监督和协商座谈。
强化平台构建
增强协商活力
精心打造经常性协商平台。共提出提案2933件,立案2708件,提案办复率为100%。开展调研协商24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161篇。
广泛多层开展协商活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提交大会书面材料300余篇。围绕能源化工发展等议题,征集专题协商书面材料600余篇。
不断创新协商工作机制。建立“事前调研视察、事中专题协商、事后跟踪监督”协商新机制。打造“请你来协商”政协工作品牌。
强化为民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民生热点积极建言献策。就城区幼儿教育等议题出智出力,就医养结合养老等提出对策建议。围绕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等议题献计献策。
紧盯民生实事开展民主监督。紧盯老旧小区改造等公共服务问题开展专项视察。紧盯城市饮水安全等热点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
围绕民生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助学助教等活动100余次,捐资捐物总值达2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94名、重大疾病患者120名。
强化团结联合
汇聚智慧力量
在团结联合中汇聚人心。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交流联谊。
在扩大影响中凝聚共识。编辑出版《榆林文史》第十五辑、《榆林纪事》六卷、《历代典籍中的榆林》三卷和《榆林古城四合院》《留住手艺》《陕北方言口语笔记》等书稿。
在增进友谊中合作交流。做好全国政协、省政协及外地政协来榆考察调研服务协调工作。参加省政协举办的各类理论研讨、工作交流活动。
强化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效能
夯实履职平台基础。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文件精神,对政协机关办事机构等进行优化整合。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0余项。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开展“五个一”活动,打造优秀政协委员队伍。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活动,打造干部队伍。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新一届市政协把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主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忠诚履职,在践行“两个维护”上更加坚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担当作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更加精准。瞄准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围绕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建设和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建设,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
把握主题,在凝心聚力上更加广泛。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不断推进“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建设。
强本固基,在自身建设上更加严实。推进履职方法创新,创新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民主新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群机构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中省驻榆单位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