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榆林低空经济催生“飞手”新赛道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08 08:40
分享:

榆林市科协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教练为学员讲解无人机理论知识。


从前沿技术研发到多元场景应用,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生态培育,近年来,我市低空经济正经历从“飞起来”到“用起来”的深刻转变。作为支撑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无人机操控员(俗称“飞手”)的培养需求日益迫切。日前,记者走进榆林市科协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探寻“飞手”们如何“飞”出发展新赛道。

“给无人机充好电,绿灯常亮,就说明飞控自检完成,可以起飞了。”在榆林市科协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训场地上,60余名学员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反复练习起飞、绕障、降落等一系列无人机实操技能。

“以前生态环境执法全靠人工巡查,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有疏漏。现在用无人机高空巡查,既能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又能对违法行为‘精准打击’,效率提升太多了。”来自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学员胡子秋说。在教练耐心细致的指导下,胡子秋对无人机的原理和实操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提升了自己守护碧水蓝天的能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榆林重点布局的产业新赛道和区域发展新引擎。这一变革不仅为农林、能源、环保、测绘等多个领域带来全新机遇,更催生了无人机驾驶培训的热潮。榆林市科协自2023年8月启动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以来,已累计开展10余期培训,覆盖学员近千人。

“从业五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学员数量在持续增加,群体也在不断变化。”无人机教练段轶阳说,从最初多是航模、固定翼爱好者,到后来农业、工程、测绘、旅游等行业的从业者纷纷加入,再到如今更多人把无人机操作作为新的职业方向。在榆林市科协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培训受众与内容不断拓展升级,教学不再局限于“怎么飞稳”,更聚焦于“如何用飞行创造价值”。培训体系也从初期的单一飞行操作,升级为“理论+综合问答+实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

如今,榆林持证飞手已突破1000人,从业人员月收入普遍在6000元至2万元之间。今年以来,我市新增无人机操作培训机构10余家,职业吸引力和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

“随着低空经济新场景不断涌现,市场对高素质、专业化飞手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仅为就业市场增添了更多优质岗位,更为榆林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榆林市无人机协会会长王锋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电脑端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

主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技术支持: 0912-3893665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