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榆林要闻
我市出台十项措施
发布时间:2023-11-18 09:45 来源: 榆林日报

近日,我市印发出台了《榆林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的十项措施》,旨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服务效能,增强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力,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走深走实。

这十项措施具体包括推动理论宣讲资源常下基层、推动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推动道德典型引领文明风尚、推动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文明实践、推动形成文明实践人才保障体系、推动建立文明实践实训实战体系、推动培育更多文明实践示范样板、推动建立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激励保障体系和推动建设文明实践智能化网络服务平台。

推动理论宣讲资源常下基层方面,我市将党政领导、基层理论宣讲骨干、村(社区)书记、离退休老干部、文艺骨干、辖区党员、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卫生工作者、道德模范等讲师资源纳入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师资库,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下基层文明实践活动。为推动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我市将敬老爱幼、健康生活、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等理念融入文明实践活动全过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党建文化馆、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广泛开展新思想宣传、政策宣传、全民阅读、普法宣传、科学普及、文艺汇演、道德讲堂、全民健身、移风易俗、各类先进典型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乡村风尚。

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市还大力加强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组织三秦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行业先进、英雄人物等各类模范典型经常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所、站),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道德故事分享、事迹互动交流、文艺文化展示、科技教育支持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道德典型引领文明风尚。通过人才下乡、吸引能人返乡推动形成文明实践人才保障体系。探索实行嘉许激励机制,落实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爱心超市等礼遇关爱具体措施,保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可持续进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拓展“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合一的文明实践工作队伍,共同推进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同时,紧扣便民利民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与各地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站)、融媒体中心等多个中心服务平台资源深度融合,实现阵地、队伍、活动“三融合”,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推动建设文明实践智能化网络服务平台。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