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藏粮于技”赋能玉米丰收
发布时间:2023-11-08 09:30 来源: 榆林日报

       

       玉米采收。


10月27日,子洲县何家集镇何家集村成片玉米田里一片金黄,玉米植株粗壮挺拔,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几台玉米收割机开足马力、往来穿梭,摘穗、脱粒、秸秆粉碎、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用新技术试种了40亩玉米,收获的玉米个头大、颜色好,亩产预计能达到1000公斤,较之前增产近30%。”中欧(子洲)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负责人崔应国开心地说。

崔应国口中的“新技术”是指以山羊粪为原料的新型生物有机肥。据了解,作为集超细绒山羊养殖、山羊绒加工、饲草饲料种植与加工、大棚蔬菜与林果种植等为一体的农业园区,中欧(子洲)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依托种养有机结合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与青岛农大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养殖羊子产生的粪便“变废为宝”,加工成生物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生产,在解决养殖粪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

“有机肥在主栽作物玉米地里使用以后作物长势很好,玉米秆的高度达到3米,玉米棒直径有8厘米、长度接近24厘米,亩产接近一吨,玉米产量比较高。”据全国肥料产业联盟理事、新型肥料专家张长安介绍,榆林南部山区土地比较分散、不够肥沃,通过使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地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一季只需施用一次肥料,省工省力,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欧(子洲)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蔬菜大棚里,同样是一幅丰收图景,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在开展大田试验的同时,我们还在设施大棚里用生物有机肥种植了西红柿、葡萄等作物,平均产量增加5%至30%,果实糖度增加了3度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效。”崔应国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生物有机肥的示范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积极开展玉米高产试验示范,抓实田间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得益于丰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玉米高产示范田地块单产最高达到每亩1350.36公斤,成为全国千亩片(大规模)玉米单产第二高。据农情统计,今年春播墒情好,玉米完成播种面积552万亩,截至11月1日,秋收已超过8成,初步预计总产量可达170万吨以上。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