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有朋自远方来 这才是陕西的“待客之道”
发布时间:2023-05-24 09:04 来源: 榆林日报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热情的榆林人民以欢快的腰鼓欢迎中亚国家贵宾的到来。


中国—中亚峰会备受世界关注,亮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迎宾仪式的民间艺术表演也跟着一起出彩。

5月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元首陆续抵达西安。在咸阳国际机场,表演团队以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喜庆的唢呐等,夹道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

这支由190人组成的表演团队,包括50名腰鼓手、48名秧歌队员、20名唢呐乐手和72名手捧鲜花的少年儿童。除了少年儿童是西安市3所小学的学生外,其他表演者均来自榆林市,表演内容正是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和绥米唢呐。

■国家级非遗齐聚西安

这3种表演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广泛流传于陕北民间,也是榆林非遗的杰出代表。

横山老腰鼓又称“文腰鼓”,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老腰鼓,其产生可追溯至明代中期,主要分布在横山的芦河川、小理河川、大理河川、黑木头川等流域,长期保持着原生态的打法,在服装、道具、扮相、舞蹈动作等方面都极具特点。2008年,横山老腰鼓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陕北秧歌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比横山老腰鼓还要早。2006年,陕北秧歌被成功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与同时入选的“榆林小曲”成为全市最早入选的两个“国字号”非遗项目。陕北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其中,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当地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特色等。

绥米唢呐也是绥德县申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传统音乐(民间音乐)”门类。作为民间鼓吹乐的重要种类之一,绥米唢呐主要流传在绥德、米脂及周边的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横山等地,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艺术表演“大有来头”

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绥米唢呐为何能够入选中国—中亚峰会迎宾表演名单?5月18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本次迎宾表演的内容是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由横山区文旅局组织横山老腰鼓的表演,绥德县文旅局组织陕北秧歌和绥米唢呐表演。

腰鼓打起来、秧歌扭起来、唢呐吹起来……每到喜庆节日,陕北人民就会用这种特有的方式来欢庆。“喜庆热烈”正是这3种民间艺术的相同特点,在迎宾仪式上更能彰显出咱陕西人的“待客之道”,这3种艺术表演均“大有来头”。

早在1946年,横山老腰鼓队在南塔乡艺人张存有和李应海的带领下专程赴延安,给毛泽东和党中央拜年。一时之间,横山老腰鼓被称为“胜利鼓队”“翻身腰鼓”,受到边区政府的奖励;1985年,由省歌舞团强凯所编的《横山腰鼓》参加了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民间艺术节的表演;2007年,《吉祥腰鼓》荣获第十四届“群星奖”政府类最高奖;2019年,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2021年,又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

陕北秧歌与绥米唢呐也不逊色。在1942年的延安新秧歌运动中,陕北秧歌成为主角,被赋予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遍全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馆外表演的正是陕北秧歌;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榆林园开馆仪式上,精彩亮相的陕北秧歌也来自绥德县;1997年绥德黄土地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绥米唢呐名扬西欧;在2023年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上,绥德汉百人唢呐团受邀参演,高亢的曲调与恢弘的气势震撼全场;绥米唢呐还先后为数十部影视剧作了配音,让人百听不厌。

■彰显中国的精气神

本次迎宾表演,不仅是为国际友人展示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形象,更是向世界传达着中国文化的精气神、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国的精气神。

“这次我们有60名队员参加表演,其中50名是方阵,还有10名替补队员,他们也一直参加训练。队员中,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17岁,都是我们区上的腰鼓爱好者。”横山区文旅局工会主席刘振军说。从今年3月开始,大家就积极投入训练,为的就是在表演时把最好的状态和最能代表陕西人的精气神呈现出来。

绥德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彩梅说,本次绥德参加表演的队员有76名。平日里,大家训练都很积极,不怕苦、不嫌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给咱陕西人长脸,把榆林的非遗文化完美地呈现在世界舞台上。

今年53岁的侯世凯是本次表演团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在绥德县远竹中学教学之余,他跟着秧歌队一起表演。他说:“我从小就学秧歌、闹秧歌,图个红红火火、求个平安吉祥。这次有机会向中亚贵宾展现榆林的民间艺术,既荣幸又激动。愿中国与中亚五国友谊长存、共同进步!”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