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大庄林区成自然体验胜地
义务植树
搬运苗木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一批批造林绿化项目实施,一抹抹绿意醉人,一个个四季有绿、功能齐全的公园遍地开花,一条条绿色廊道随高速公路和河道延伸,一座座荒漠披上绿装焕发生机。如今,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神木正在崛起。
近年来,神木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锚定“碳中和”,融入“双循环”,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神木生态版图逐步由“浅绿”向“深绿”转变。
植树造林添新绿
山还是那道山,坡还是那道坡。因为有了树,昔日光秃秃的神木东山,如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新植的松树、柏树等或初绽嫩芽,或长势正旺,让这一带的坡坡岭岭顿增秀色,也为市民休闲增添了不少逸情雅趣。
4月8日,神木市林业局开展第六届千人义务植树活动;4月13日,尔林兔镇开展“党建红”助力“生态绿”义务植树主题党日活动;4月18日,神木市文旅集团联合该市国资集团开展“共建绿色家园·共促生态文明”互联共建义务植树活动……连日来,神木城区各企事业单位、镇街、社会团体等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播下一片片新绿,麟州大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全民齐动员,麟州换新颜。近年来,该市积极动员宣传,全民植树造林热情高涨,每到植树季节,可见干部群众挥锹铲土、挖坑栽苗、提桶浇水的火热植树场景。
“我们不仅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爱绿、植绿、护绿风尚。”该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爱平表示。
近年来,神木义务植树活动已形成常态化。仅2023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的机关单位就有77家,义务植树110万株。该市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神木。截至目前,各类苗木保存面积达到4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2%。
生态修复建设忙
日前,走进神木市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第十九标段项目现场,两台大型机器正在进行打桩、挖坑作业,工人忙着搬运苗木、扶苗培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该市于2022年开始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6亿元,将利用3年时间主要对窟野河、秃尾河流域两侧的裸露山体进行植树造林,有效改善两河流域生态环境。
“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2022年实施2万亩,投资8000多万元,树苗成活率达95%;今年实施2.5万亩,投资1亿元,主要栽植油松、侧柏、山杏、柠条、黄刺梅等树种260多万株。”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任会军介绍,现在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整体施工量已完成60%,落叶乔木、灌木、油松已全部栽植完成,侧柏计划5月底全部栽植完成。
窟野河、秃尾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河岸两侧山势陡峭、土层浅薄。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两条绿色生态屏障,不仅可以提升两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绿化、美化两岸乡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该市持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修复基金使用效率,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在落实“林长制”方面,大力争取毛乌素沙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实施7.8万亩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省级试点工程,营造林草22.9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在红碱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大力推进湖滨湿地修复工程,确保完成保护区生态移民工作。
同时,统筹政策和资金,高点谋划、全域治理,加快创建黄河流域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市,新建中小型拦沙坝100座,除险加固中型以上淤地坝30座,实施高家堡等3个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六道沟等4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采兔沟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报批,推进瑶镇水库水源地全封闭、全监控、一级标准管理。
防沙治沙显成效
近日,在尔林兔镇前尔林兔村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一株株樟子松在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该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属国家投资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北部风沙草滩区作为防沙治沙重点区域,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为引领,减风、固沙为中心,人工种植为重点,推行障蔽与植被建设并举,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大型综合林草防护体系。该项目总投资843万元,规划面积6000余亩。同时,还栽植乔灌混交林3000亩,包括1.5米的樟子松84000株,搭配紫穗槐、桑树等灌木。项目建成后,对防止二次沙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很大作用。
近年来,该市坚持“北治沙、南治土”,确保生态修复力度始终高于资源开发强度。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绿色廊道、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提升森林蓄积量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成了“10万亩城市两山森林公园、10万亩马场梁卧虎寨生态林、10万亩锦大路沿线樟子松林、10万亩榆神府高速沿线生态林、20万亩大保当臭柏自然保护区、20万亩沿黄红枣经济林”等生态基地,打造了包茂高速、神佳米高速、榆神高速、沿黄公路等十大绿色廊道。在城市两山森林公园建成了九曲黄河园、景观游步道、林业科普馆等生态景观节点,在水磨河林场訾大庄林区建成了自然体验基地,在锦界镇建成了生态公园和生态文明培训中心。
今年,该市造林绿化项目投资6.3亿元,实施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工程、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工程、訾家大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等林草重点建设项目18个,昔日“沙进人退”正在向“人进沙退”逆转。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