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青少年足球队训练现场。
校园足球队训练现场。
榆林市青少年足球队日常训练现场。
教练给队员们进行动作示范。
青少年足球是足球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石,通过长期的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的品格。榆林青少年足球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直到2018年开始备战省十七运,青少年足球才迎来质的飞跃。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榆林青少年足球已跻身全省第一梯队。
校园足球长效发展
美好的一天,从晨练开始。随着教练一声哨响,身穿训练服的两支足球队伍迅速集合到教练身边,放松肌肉、高抬腿、转脚踝、跑步……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足球晨练。
榆林高新十二小成立于2020年,2022年下学期组建了校足球队。“去年11月,学校组织了一次足球校级联赛,我挑选了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孩子组建了校足球队。”榆林高新十二小足球老师武亚宁说。
目前,榆林高新十二小共有24名足球队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队员们都要比其他学生早到校40分钟,参加足球训练。“我练足球快一年了,踢的是前锋。每次训练时和队员们互相传球、配合,觉得非常开心。”三年级学生张艺腾说。
像这样的训练,榆林高新区几乎所有的小学每天都会进行。各个学校还设置了足球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榆林高新三小目前已完成足球梯队建设,从一到六年级各个年龄段都有后备足球队伍,每支队伍15至20人,学校还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不同的训练内容。
“低年级球队主要训练一些基本功,包括射门、传接球、一对一过人等,主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高年级精英队伍就会有一定的比赛任务,要代表学校、市里出去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更专业,训练内容主要以比赛为主。我们学校和榆林高新区每年都会举行足球比赛,这样就保证了校园足球的长效发展。”榆林高新区第三小学副校长钞海波说。
软硬设施逐步完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相关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就难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运行,足球更是如此。场地建设体系和教练员、裁判员培养体系是保障足球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硬基础”,一个为“软实力”。
2018年,榆林“接棒”省运会会旗,开启了省十七运备战之路。当时的足球场只在学校里边有,校外没有公共足球场,加上疫情的原因,市足球队很难找到合适的训练场地。为此,我市新建了39块足球场地,其中5人制24块、8人制8块、11人制7块,同时翻新了十几块草皮破损的校园足球场地。此外,还将榆林高新区第一小学、榆林市第八中学、榆林高新区第三小学、榆林市第二中学、榆林市第七中学、定边县第三中学以及靖边县第六中学这7所学校确定为青少年足球基地学校,用于实施体教融合,集中训练,培养人才。
名师出高徒,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养是我市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要保障。足球发展专业性非常强,只有与强者为伍,才有可能成为强者。2019年,我市引进40多名专业教练员,从A级到E级,加之本土教练员的培养,目前我市共有E级以上专业足球教练员200余人。
刻苦训练成果丰硕
在2022年省十七运上,榆林青少年足球队共派出甲乙丙3个组别、男女共6支队伍,取得了男子乙组、男子丙组、女子乙组3个组别的冠军和女子乙组亚军、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是榆林青少年足球队在省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省十六运上,我市的青少年女足排名全省垫底,男足处于中下游水平。通过省十七运这个周期,我市的青少年足球已跻身全省第一梯队。足球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团体项目,每个队员都必须团结配合,才能打好比赛,所以在训练次数和强度上就要比其他项目下更多的功夫。”市体育局训练科科长张镇魁表示。
每一项荣誉的背后,离不开队员们的刻苦训练,也离不开教练员的辛苦付出。相比校园足球队,市足球队的运动员就要辛苦得多。一周平均要训练4至6次,每逢放假还要进行比赛或封闭式集训。
“有时孩子脚掌起泡、扭伤、发烧感冒,还一直坚持训练,家长们也每次都能把孩子按时送到训练场地,风雨无阻,这一点让我很感动。”榆林青少年足球男子丙组教练员姚攀说。
近几年,我市青少年足球先后获得陕西省第四届“联盟杯”锦标赛冠军、陕西省第五届“联盟杯”锦标赛冠军以及2021年“秦汉杯”全国青少年精英足球邀请赛季军等。
阳光下的绿茵场,学生们笑容灿烂、体魄健康。足球运动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更多机会。
目前,我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形成,这些足球精英队伍正在积极备战省十八运,他们将在新的赛场上继续书写新的足球传奇。
“今年是备战省十八运的开局之年。我们把足球作为省十八运的重点项目进行备战备训。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更多的本地教练员。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作用,通过体教融合、竞技体育足球的发展,带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以及全市足球的发展。”张镇魁说。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