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神木公安:警务改革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
发布时间:2023-03-16 08:57 来源: 榆林日报

春寒料峭,塞上高原夜晚,在神木市城区主干道九龙隧道南口,一支由巡警、交警、警种部门组成的治安联勤联动巡逻小分队依然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这是神木公安深化警务改革,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一个缩影。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贯穿始终。神木公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通过夯实基层警务根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改革红利释放到千家万户。

重塑体系 营造安心放心治安环境

“说起公安工作的变化,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见警率更高了。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在小区,或者是在校园,经常能看见民警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大街小巷也总有他们巡逻执勤的身影。”神木市人大代表李宝试感触颇深。

为全面提升城区街面见警率、降低发案率,探索创新巡防机制改革,以落实“三见警”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为导向,推行点线面圈巡防机制改革。

点上巡,在城区5个重点复杂部位设立警务工作站,巡特警大队20人、交警大队5人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值守”,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治安交通警情。

线上防,机关部门、巡特警、交警和派出所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围绕重点道路场所,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的巡防清查行动。

面上控,以巡特警、交警、警务工作站和派出所警力为主,将城区划分为巡区网格,开展社会面常态化巡逻,并组织网格员、保安等社会力量参与巡防工作。

圈上围,以“全市边界20个盘查点+出城主干道6个检查站”为支点,构建10分钟城际防控圈,严查过往重点车辆、人员、物品,筑牢市域外围防线,对市域突发事件可快速反应、快速处置、无缝合围。

新机制运行以来,初步实现了社会面“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内外兼修 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后,‘案卷不过夜’的做法有效防止了‘抽屉案卷’等不规范现象发生。”在神木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该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副队长王平指着一组智能案卷柜介绍,“标准化、精细化的执法办案管理机制,将规范执法落实到每一处细节。”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神木公安积极推动智慧公安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智能化水平,为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力。

建成全省一流,集案件监督管理、涉案证据管理、执法办案、医疗体检为一体的“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局22个办案场所、案管室全部接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警、案、人、物、卷、场”六要素实现全流程、可视化、闭环式管理;持续加强接处警、执法办案从严监督管理,执法质量问题发生率同比下降67%,逮捕率、起诉率提升8%、10%。

同时,神木公安坚持常态化执法培训,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素养,开办法治赋能微课堂,组织执法制度、案例、演示课件评选和业务比武竞赛,开展送教到基层活动,不断提高全警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执法水平。

紧抓执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健全完善五类15项规范执法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所队长主办抱卷、案件评查和“日督察周通报”等制度,激励民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目前,全市在32个基层办案单位推行办案积分管理,实现纠正违法、绝对不捕不诉案件量同比“双下降”,以及执法质量、执法能力“双提升”。

引入活水 建立共治共享社会环境

每到学生上学、放学时,神木市公安局各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总是会出现在各自负责的学校门口,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时间久了,孩子们都与警察们处成了“老相识”,他们总是隔着老远就喊“警察叔叔好”。

“脚上没土,心里没谱。”钟楼派出所所长白前峰说,“只有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我们16名社区民警分别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结成对子,一起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解决居民的大事小情,把‘服务窗口’开到百姓身边。”

为进一步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神木市公安局深化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全面优化“一室两队”警务模式,做实社区警务队,对每名社区警力逐人划定“责任区”,进一步细化网格管理,切实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前移。2022年以来,神木公安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30余件,化解率达96%。

同时,神木公安汇聚群策群力,推动社区民警与社会综治力量深入融合,组织网格员、社区干部、村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3200余人共同参与防范化解社会各类矛盾风险,“滨河义警”“钟楼红袖章”“交通劝导员”成为神木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我们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局创成1个省级、3个市级、6个县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神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忠实履行好新时代公安机关使命任务,为百姓营造更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