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主办的“谷子高粱糜子绿色轻简高效机械化生产现场观摩暨田间课堂培训活动”走进榆林,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等专家,先后走进榆阳区红石桥乡张家湾、米脂县高西沟等谷子主要生产基地,“切诊把脉”,观摩榆林谷子产业从种子选育、实验栽培、技术生产等全过程。
在榆阳区红石桥乡张家湾谷子高效机械化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的谷子一望无际,眼下正是谷子灌浆期,谷穗饱满,长势喜人。
“今年种植的是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的中谷19品种,目标产量是要超过1000斤,现在看基本能达到千斤以上,这就是从管理和技术上拿出来的效益。”众诚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生瑜说,他种谷子已有十年,过去因为没有科学技术支撑,单产一直比较低。近年来与市农科院合作,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每年种植实验田300多亩,不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科学数据,谷子的产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市引进经多年实践改良的晋谷21、晋谷29、汾选3号等高产优质谷子品种,特别是市农科院小杂粮研究所试验基地近几年先后育成的榆谷6号、榆谷8号、榆谷9号、榆谷11号、榆谷12号、榆谷13号和陕谷1号等7个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均适宜轻简化、机械化种植,得到了种植户的广泛认可。其中榆谷12和陕谷1号,在全国第十四届、第十三届优质食用粟米鉴评会上获评一级优质米。
“咱们传统的谷子生产要种一斤半,然后要人工间苗、人工除草、人工收获、人工掐穗,非常费工。我们现在的谷子品种,从原来的种一斤半减少到现在的二两半,而且不用间苗,降低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市农科院小杂粮研究所所长王孟说,今后,研究所还将选育中矮秆、抗倒伏、优质高产品种进行实验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由市农科院研发的谷子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在榆林各县市区广泛推广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研制推广出4行和6行谷子精量播种机,并取得了专利。精量播种技术达到不间苗、定苗或少间苗,减少生产用工30%以上,解决了谷子机械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同时,经过多年研究,已研制出通过种子包衣防治谷子白发病的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近年来,我市谷子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种植面积达81万亩。但在谷子高产高效优质品种选育、中矮杆抗除草剂、适宜机械化生产品种选育、适合榆林谷子生产的农业机械研制推广、谷子绿色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这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对此,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等专家给出了科学性、实用性的建议。
“通过对榆林谷子的观摩,认为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我也发现,榆林谷子的生长周期较长,在这块值得大力改良,培育新的品种。同时,在播耕方面,种植密度不能太大,容易导致水分营养跟不上,应该采用大小垄种植,会有所改观。另外,榆林谷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大力挖掘和宣传,从而建立起长远发展的品牌体系。”刁现民说。
网站地图 意见建议 关于我们 公开审查 榆政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技术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