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卫城南门
榆林古城,又称驼城,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东扼雁并,西卫甘宁,南敝三秦,北控蒙地,自古被誉为“秦关锁钥”、“塞上雄镇”。榆林古城建筑布局独具匠心,城内长街短巷一色青砖铺就,纵横连缀着一个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三里长街上,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楼阁,与城南凌霄塔、城北镇北台遥相辉映,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华夏城市建筑中亦属罕见。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红山顶上。是明长城上最大的烽火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控南锁北,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镇北台呈正方形,分四层而起,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底层高10.7米。在台的四层顶部,原建有砖木结构瞭望亭,清末时期亭坍塌。镇北台各层为砖结构,各层边缘均砌瞭望口、射击口。在镇北台东侧有同时期所建的“款贡城”,周长668米,占地约2公顷,是蒙汉官方敬献贡物、洽谈贸易的城池。“款贡城”也称“易马城”,是古代中原地区农产品、丝织品与北方游牧人进行马匹交换的地方,该城与镇北台相连,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台西南800米处,有明代“易马城”遗划,面积约6.5公顷,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城池,也是蒙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规模最为宏大、建筑气势最为磅礴的烽火台。素有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山海关、镇北台、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镇北台旅游开发项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编制了《镇北台旅游项目开发规划》《镇北台文化广场设计方案》。停车场迁建扩建、游客通道改造和景区亮化、绿化等开始进行,环境公共广播系统、智能电子票务工程开始启动。
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红石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区北郊3公里处,又名“雄石峡”,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区。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 崖高13米,东西对峙,绝壁雄伟。波涛汹涌的榆溪河穿峡而过,奔流南下,两岸郁郁葱葱,垂柳倒影,景色宜人。“红石峡”得名说法有二:一说是因山皆红石而来,二说是明成化八年,余于誉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为渠,引水由西而下与无定河合流,定名“榆溪河”,渠成之时,夕阳东照,红石映日,分外耀目,于是起名“红石峡”。 红石峡是一条沙漠里的峡谷,两边石崖相峙,宏伟的石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特别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在古代的边关战将、文人墨客但凡来到榆林,就在雄山寺饮酒赋诗,历朝历代不断积累,崖上留下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丞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红山夕照”被誉为榆林八景之一。
西北道教圣地——佳县白云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山位于佳县县城南5公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按照创建5A级标准建造。白云山古代称其为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山上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后又称白云山,寺庙也因“山门不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这里山水相映,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 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此山感觉其景秀,便居于此山,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名扬四方,被百姓尊为玉凤真人,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主持修建道观。白云山建筑群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白云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观内保存有叙述道、佛教经变故事和山水人物彩色壁画1590余幅,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观内保存有明代铁钟、清代铜钟等珍贵文物。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到佳县两次登山赏景,并要求当时县委领导要重视保护文化遗产。
靖边小河会议旧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靖边小河革命旧址位于靖边县城南48公里的小河村。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曾两次居住在这里,并召开了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 小河会议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司令部旧址(小河会议旧址)、“七一”纪念大会旧址等景点。
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碱淖位于我市神木县尔林兔镇,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景区水草丰美,湖面烟波浩淼,周围环境宜人,景色壮观。红碱淖在上世纪初还是神木境内秃尾河上游一个正常河谷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宫泊海子(位于神木县瑶镇境内)向东南外流,风沙堆积沿木独兔梁(尔林兔境内)北麓向东移动,逐渐将宫泊海子一带的古河道堵塞,随着风沙不断堆积,低洼的河谷被掩埋,地面逐渐抬高到与西部梁岗北麓一致,并形成地表分水岭,此时也仅仅形成一片湿地,据神木县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湖址仍为葱郁丰茂的天然牧场,一条大道贯穿南北,是蒙汉交往的重要通道。由于该地含大量的红碱和水分,地面呈铁锈色,故原称“红碱湿地”,大约1929年前后蓄水面积达到2000余亩,40年代由于陆续降水,加之地势低洼,形成大约3万多亩的湖面,到1954年红碱淖形成了5.4万多亩的湖面。60年代,红碱淖连年遭水灾, 1969年一下涨到10.5万亩,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水域面积。红碱淖盛产多种鱼类,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银鱼等。同时为我国30余种野生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二类保护鸟类白天鹅、鸬鹚、野鸭、鸳鸯等,遗鸥由2004年的1000多巢快速增至6000多巢,数量近2万只,湖心红石岛成为我国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匈奴大夏国遗都——靖边统万城
靖边统万城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省十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于2014年11月份启动建设。目前立项报批工作基本完成。统万城位于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为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6年统万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二郎山
二郎山又名“笔架山”,位于神木县城西1公里窟野河与芹河交汇处。二郎山依山就势而建,蜿蜒跌宕,巍峨险峻,山上集佛、道、儒三教,纵长1公里多的山脊上,从北至南,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并存有大量的雕塑、绘画、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粹。
中国波浪谷——靖边龙洲丹霞地貌
靖边县丹霞地貌区位于靖边县龙洲镇(古时为龙洲堡),距县城东南约21公里的龙州峡谷,峡谷内丹霞自然景观较多,而且较为集中,岩石为红砂石,形状像波浪,因此这里被游客及当地人称为波浪谷或红沙峁。波浪谷这种岩石是由数百万年的风吹、水冲、自然雕琢而成的奇妙景观,岩石清晰的层面和纤细的纹路叠加展示了泥沙的沉积和地壳的运动过程。靖边波浪谷虽然没有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那样宏伟的气势,但是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出现这样的海底石头景观也是个奇迹。它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沉积的流沙形成,日久天长,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沉积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春夏秋冬,风吹雨淋,覆盖在黄土层下面的岩石不断裸露出地面,古老的丹霞地貌映照出这片土地时光的年轮。近年来,靖边龙洲镇丹霞地貌被摄影爱好者发现后,作品发表于各大媒体、网站,奇特的丹霞景观和黄土地貌相融,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采风者到陕北的必来之地和重要摄影基地,同时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目前,龙洲丹霞地貌景区已经通过《龙洲丹霞地貌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并评审;景区管理服务中心42亩土地已经征用,旅游道路、保护性围网封闭、观景台、凉亭等基础设施建设制作完成,设立了保护区标识牌、警示牌等。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东,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类型的命名地,是陕北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面积约425万平方米,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2月,首次在城址附近发现了祭祀所用的祭台。经考古勘探确认,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结构城址组成。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规模让人惊叹,结构复杂让考古界震惊,在国内发现和发掘的重大考古项目中,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成为已知史前城遗址中最大的一个。石峁遗址已列入2015年神木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300万元,已下拨4000万元用于前期的征地工作。省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中安排的1000万元规划费也已到位,《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保护展示工程》报国家文物局已批复,概念规划方案通过了初评,召开了石峁遗址建设性规划招标会,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机构编制配置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杨家沟
杨家沟旅游项目是我市南部旅游线上重要景点,是开展红色旅游路线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处景点建设上,投资维修了当年中共中央前委召开扩大会议的院落,恢复建设防空洞,硬化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广场和领导人旧居等8处工程。维修建设累计投资5000万元。杨家沟在米脂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的黄土沟壑区,地形复杂,陕甘宁边区政府转战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1947年居住过的一个小村落。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此居住4个多月,领导指挥了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就发生在米脂县的沙家店村,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杨家沟是西北战场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中央机关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榆阳区镇川镇,距榆林市区54公里,谷中九潭连环,泉流活跃,俗称九龙潭,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因修建起龙王庙,故改名黑龙潭。黑龙庙座镇北峰,足濯龙潭,正殿、卷棚、钟楼、鼓楼、石狮、石阶、旗杆、牌楼、乐楼随山而列,浑然自如。庙西侧有一悬崖突兀,天生一卵形泉口,经6寸许,深不可侧,俗称“海眼”,常年涓流细滴,如珍珠连串,称“龙穴藏珍”,为榆林八景之一。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命侄子李过在此修建了行宫,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壮观。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90号
办公地址: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联系电话:0912-3893665